第三十四章:弓弩铳和红夷大炮-《康熙,你可别怨我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只可惜,我军鸟铳,燧发枪均短缺,此等神器不能规模装配,殊为可惜!”吴国贵叹道。

    “叔,你营中有多少杆鸟铳?”

    “鸟铳一百只,燧发枪十只!”

    “全部借给朕,改装成弓弩枪,朕要组建一只神枪队,必要时或大有用途!”

    正说着,只听一阵吆喝,几名军士正使着吃奶的力气,从营帐中艰难的推出一只装着轮子的笨重家伙,吴世璠忙抛下话头,迈步走过去。

    “大元帅,此炮名叫讨贼大将军,重一千五百斤,去年刚铸的新炮!”吴国贵介绍道。

    吴世璠围着红夷大炮转了几圈,笑道:“当年在宁远城,老酋努尔哈赤就是丧命于此类大炮猛击之下么。”

    “正是!”

    “那就演几炮给朕开开眼界!”

    “弟兄们,演几炮给大元帅看看!”

    “好!”

    红夷大炮于前朝后期传入我国,炮管长,管壁厚,口径大,整体形状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,呈纺锤状,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,是一款前装滑膛式加农炮。

    红夷大炮两侧有圆柱形炮耳,设有准星和照门,可以调节射程和准度,相比于弗郎机炮更先进,威力更大,因此受到前朝重视。天启年间开始大规模仿制,满清建国后,为避鞑子讳,改叫它红衣大炮。

    几名军士熟练的一通忙碌,添了火药,从炮口装入一枚重约五六斤的铁球,点燃引线,只听“轰!”的一巨声,炮身猛的一震,烟硝弥漫,那枚铁弹从炮筒中激射而出,猛冲向天空。

    随着距离越来越远,铁弹看起来越来越小,最后肉眼几不可见,隔了一会儿,只见两里开外的河面上一物猛的砸下,一柱水花冲起。

    (在通过弹头触地引爆的近代开花弹出现以前,火炮打的基本都是实心弹!那些存于野史的所谓开花弹与现代意义上的开花弹完全是两个概念。)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