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38、初阳,你怎么看?-《明末好国舅》
第(1/3)页
徐光启和孙元化二人,向巡逻兵卒的头目兵将报明身份,兵将听到二人是张璟亲自向皇帝索要的火器大才后,极力十分热情的向二人索要牙牌,证明身份。
所谓牙牌,可不是赌场上的牌九,那些兵卒说得是徐光启和孙元化得身份证明。
它是用象牙、兽骨、木材、金属等制成的板片,一般悬挂于官员百姓的腰带上面。
而牙牌上面,一般刻有持牌人的姓名、职务、履历以及所在的衙门,换而言之,它就和后世天朝人必须有的卡片式身份证差不多。
早期,牙牌其实是大明开国后,太祖皇帝朱元璋为了保证宫闱安全,所设置的身份证明。
明制,凡文武朝参官,锦衣卫当驾官,亦领牙牌,以防奸伪,洪武十一年始也。
其制,以象牙为之,刻官职于上;不佩则门者却之,私相借者论如律。
牙牌字号,公、侯、伯以勋字,驸马都尉以“亲”字、文官以“文”字、武官以“武”字、教坊官以“乐”字、入内宫以“宫”字,到了嘉靖中总编为“官字某号”,朝参时持以出入宫门,否则门官止之,私相借者,论如律,有故,则交于内廷。
这般规矩细致的身份介绍,真可谓侯门似海,大内森严,“无牌不许擅人”,宫廷门卫认牌不认人,任何人只有拿着它才能进出皇宫。
不过,到了大明中后期,牙牌也不局限于进出皇宫了,为了能够快速证明身份,牙牌也逐渐从朝廷走向民间,官府衙门也都有牙牌,不过官府制作的牙牌却是和皇宫的牙牌不同,也不用象牙那么高级的东西,终究这只是百姓平时用来证明身份的东西而已。
当然,普通百姓能用牙牌的毕竟是少数,多数都是地主士大夫子弟,毕竟,就连后世的天朝身份证,办理或者补办,都要缴纳工本费,你让官府免费给你造牙牌,你以为可能吗?
而且,大多数地方官府制造牙牌的价格一点儿也不算便宜,普通百姓生计都没着落,自然也只有那些弄个牙牌以备万一,同时也不在乎牙牌贵一点的地主士大夫会买,当然,一般而言,这些人除了出远门,不然也很少会天天带牙牌的。
徐光启和孙元化是奉召入京,见张璟之前,除了孙元化入教外,他们也得入宫向朱由校复命。
第(1/3)页